资料图:青海三江源。

  “气象监测显示,受自然降水增加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,2018年三江源地区呈现出湖泊面积扩张、植被覆盖度增加和河流径流量增大等生态环境趋好态势。”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决策指挥中心主任张博越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  三江源地处地球“第三极”青藏高原腹地,是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,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重要淡水供给地。

  青海省气候中心发布的《2018年青海省春季气候影响评价》表明,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春季气温总体偏高,其中黄河源头玛多县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;2018年春季三江源地区大部分降水量较常年相比偏多二至九成。

  “虽然2018年入春以来,三江源地区出现多次降雪过程,充沛的降水为三江源地区牧草返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,但由于三江源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,使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明显不均,区域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,仍需在该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,从而更加有效增加降水量,改善生态环境。”张博越分析说,为此,2018年4月至11月,他们实施了空地协同的生态修复型增雨作业,使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。

  据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监测,2004年以来,黄河源扎陵湖、鄂陵湖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,而2018年扎陵湖水体面积较上年、历年(2004—2017年,下同)平均分别增加了1.6%、1.2%;鄂陵湖水体面积较上年、历年平均分别增加了6.5%、2.8%。同时,从三江源地区牧草分布及生长情况分析,2018年三江源地区牧草高覆盖度草地较2017年增加了9.7%,丰沛的降水有效增加了高覆盖度草地的面积,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。

 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马占良说,2018年,黄河上游降水量异常偏多,年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,其中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产流增加更为明显,来水量长期保持偏丰状态,且8—9月出现2012年以来最强汛情,导致黄河上游最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时隔6年开闸泄洪多次。

  张博越表示,通过人工增雨工程等措施的实施,2018年三江源地区多项生态环境呈趋好态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