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沙冒智化诗集《光的纽扣》入选“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”第六辑,并由作家出版社于2019年1月出版发行。该诗集收入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汉语诗歌180余首。

       西藏作协副主席、《西藏文学》主编、鲁迅文学奖得主次仁罗布在序言中说:“沙冒智化走到这一步真不易,汉语是他通过阅读作品提升的,同时也在用藏语描绘着自己的诗歌世界。《光的纽扣》这本诗集跟当下西藏年轻诗人的诗作相对比,有它难能可贵的品质,表现在对传统母语诗歌的继承和发扬,将其优点兼容到当代诗歌的语境中,给诗歌表现上带来了更多的张力和可能性,内容上也有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。其次,词汇的运用和跳跃性,造成了多重意境和指向的不确定性,使得这些诗作内蕴丰沛。再有,就是诗歌篇幅都不长,但关切的问题都是人类不可躲避的问题。”

       评论家、西藏民族大学徐琴教授认为,沙冒智化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质地,展现着青春的沧桑,迷茫的探求和单纯的倔强。他用文字进行着灵魂的漫游,在尘世的喧嚣中固守着寂寞,在孤独的一隅一次次心灵对话,将对世界的探知化为文字的音律,绘就了一幅青涩而又充满哲思的诗卷。

       “沙冒智化的文化背景让我们深信,那个洁净的诗意景观不仅仅来源于经典诗歌的范式,他骨子深处对永恒的眺望及超越性维度起了作用。对尘世短暂的一瞥中,寄寓着自然的纯化和温度,可谓不可多得。我们都是‘种在冬天里的风’吗?沙冒智化的双重视域中,他同时洞彻到“像一辆卡车撞开了夜”的现实,最终会在神秘莫测的细节里发出熠熠的灵光。”诗人、华东师大出版社文学编辑古冈这样评价他的诗歌。

       评论家、西藏民族民族大学教师魏春春博士认为,沙冒智化的诗歌中有“叙—顿—”转的修辞特征。叙是引子,又是场景,又是氛围;顿在强化,在衍化,在舒展,在渐变;转是煞,是收,更是敛,目的却是更大的叙与顿,实现更为深重的浓郁的转,如此循环往复,直至挣脱语言的牢笼。所以,说他空灵、澄澈等多不尽如人意,莫若说他持语言之戟刺语言之盾,着意的是触碰时刹那间的光亮!

       甘肃“诗歌八骏”之一、甘南藏族自治州作协主席扎西才让这样评价沙冒智化的诗歌:我很是惊讶于沙冒智化的想象力——风,种在冬天里;泪,是血液冰凉时发起的蒸汽;太阳,靠着黑暗的窗户,像一辆卡车撞开了夜;眼里,有口井,养着一轮月亮;世界,就是自己的心,而爱,是生命的遗产……这个想成为石头的藏族诗人,渴望用爱的方式来歌颂他想歌颂的。这个渴望完成自由旅行的藏地诗人,他赤裸裸的情怀,潜伏在花丛中。以上的文字,大多来自他的诗句,这自然是他真实的写照。显然,这是个真诗人,他的诗句,是用灵魂研成的墨水写就的。他的情感,是用风干的泪水炼成的。因此,他的所有诗作,写给我们读者,又似乎只是写给他自己的:“群山之间的马鞍/缺了一个纽扣或者一条绳子/……你的故事在我的身骨里滋长/又开始老去”。

       “对于用汉语写作的藏族写作者而言,唯一的语言将退位于其族群身份要求的语言。写到不纯粹的族群经验时,语言本身围困着写作者的族群觉悟和传统,语言可能会自动转移到积极的位置,但是生活的成分复杂,民族语言对于汉语诗歌的贡献,直接表现在富裕这唯一的语言,提高唯一语言与诗人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,挖掘汉语内部空间的同时扩充现实,这是沙冒智化写作中清晰出的那并不流畅的汉语的精确表现力。” 诗人、评论家、青海民族大学教师邦吉梅朵博士说。

       沙冒智化,藏族,原名智化加措,自由职业,诗人,藏汉双语作家。现居拉萨。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,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,两期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。曾在《诗刊》《民族文学》《中国作家》《西部》《扬子江》《西藏文艺》《章恰尔》《达赛尔》《西藏文学》《岗尖梅朵》《贡嘎山》等5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、小说以及译文、评论、歌词等,作品入选多种选本,并被译为英、德、日、韩等语种发表。著有散文集《担心》,诗集《梦之光斋》《厨房私语》。先后获“藏族当代青年作家”称号、拉萨市文学活动精神贡献奖、当代汉诗首届年度全国诗歌大奖赛优秀作品奖、首届“吐蕃诗人奖”全国藏汉双语诗歌奖、第三届《达赛尔》文学奖、《格桑花》年度诗歌优秀作品奖等。